跳转到路径导航栏
跳转到正文内容

熊少游:陪访揭示访民与政府的相互不信任

http://www.sina.com.cn  2009年06月28日08:54  新京报

  作者:熊少游

  近年来,在如何减少“截访”、改善干群关系方面,一些地方政府做了些尝试。比如江西省瑞金市,由于赴省访、赴京访一直数量很大,该市连年被江西列为控制赴京访重点管理县。从去年11月开始,该市推出“陪访制”,希望由村级、乡镇干部陪访民去上访,扭转困局。(6月26日《新京报》)

  不过,瑞金的“陪访制”试水半年,效果似乎并不明显。据统计,今年一季度接访496件中,实现陪访的仅19件。显然,除了部分访民不知道有这个“陪访”政策,更关键的一个原因还是许多访民不信任基层干部,故而想方设法绕开他们上访。

  至于为什么不信任,自然与访民的底层经验有关。更何况,访民倾向于认为,既然自己的问题在基层解决不了,基层派员陪同上访,也将于事无补;而这种贴身护访的行为,更像是对自己上访行为的一种“监视”。

  每一位公民都有拒绝免费服务的权利。事实上,类似免费的热情服务人们并不陌生。几年前,安徽枞阳县便出台过一个“全程陪同采访”的规定:对中央、省外媒体以及其他新闻媒体涉及问题严重、影响较大的报道采访,被采访单位主要负责人必须亲自接待,全程陪同采访,并及时上报县委、县政府及相关部门。然而,这个“呵护”采访的规定,随即引起广泛质疑。一个共识是,当被采访单位的“主要负责人”像“意见辅导员”或“意见监护人”一样到场,必定会对采访者和被采访者形成不必要的干扰。

  当然,笔者在此并不全然否定瑞金陪同上访的意义。应该说,它对改变目前紧绷的上访机制,还是做了积极探索。在采取“陪访制”之前,一些基层干部为免被追责,采用截访、花钱“息访”的方式,又使干群关系陷入恶性循环;而现在,“陪访制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上访给官员考核带来的压力,畅通上访的渠道。

  另一方面,虽然陪访员的陪同在客观上对上访者构成了某种“监视”,但正如一位基层官员所说,它同时也能对受理信访问题的部门构成“监督”:在过去,访民不懂政策,有些部门随便就把访民支走了,有了干部陪访,或许他们就不敢任意打发了。当然,陪访员的到场是否真的能规范信访秩序,尚有待观察。

  回到上访本身,最需要调整的显然还是政府有关部门的工作作风。一方面,要从灵魂深处认识到上访只是公民谋求自救的权利;另一方面,必须承认的是,上访之所以发生,至为关键的还是问题在基层没得到有效解决。

  论及后者,显而易见的是,诸如有的干部作风不良、正气不足,工作不作为、乱作为,处事不公平、不公正,对中央政策打折扣执行或者不执行等,的确容易引起矛盾。而一些受访部门和干部对待上访的态度冷漠或互相推诿,也失去了处理问题的最佳时机。这些都在客观上使得大部分本应在基层即可解决的矛盾久拖未结,终成信访积案。

  一些访民对基层官员及其陪访制度不信任,这种不信任其实是相互的。就“陪访制”本身而言,乡镇干部亲自陪着访民上访,也表明他们对上访者运用自身权利存在着某种“不信任”。当然,这种“不信任”较此前彻底否定访民上访权的“截访”,终归有些进步。

  □熊少游(学者)

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

Powered By Google

更多关于 陪访  的新闻

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┊Copyright © 1996-2009 SINA Corporation, All Rights Reserved

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